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22-06-15 06:09:40
▲在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考古队员在进行挖掘工作。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在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拍摄的铜人头像。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资料图】
中国文化报讯 (驻四川记者付远书)记者从6月13日举行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本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众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自2019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发现6座祭祀坑以来,截至目前,6座祭祀坑已累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万件,相对完整文物超过3155件,实证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其中较为典型的文物有:3号坑的金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4号坑的铜扭头跪坐人像;5号坑的金面具;6号坑的玉刀等。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7、8号坑则再度发现大量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其中7号坑出土独具特色的龟背形青铜网格器;8号坑揭露出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等大量体型巨大且造型前所未见的青铜器。
本轮发掘丰富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出土了青铜大面具、扭头跪坐人像、玉刀等之前未见的器物;研究认为,三星堆的铜器铸造工艺为范铸法和分铸法相结合,采用了铆接、芯骨等技术;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坑中发现了丝绸,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物的空白;4号坑通过植物考古明确坑内灰烬主要以竹为主,另有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等,表明古蜀国的气候温暖湿润,祭祀区紧邻河边且植被茂密;残留物分析显示祭祀用牲有黄牛、野猪等。诸多新发现呈现出更加完整、丰富的三星堆遗存种类和文化内涵。
此外,本轮发掘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在对近200个样品进行碳14测年后发现,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公元前1012年,出土的陶尖底盏、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可知除了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30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各坑发现的大量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方面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三星堆目前出土文物的清理及保护工作也取得重要成效。目前,已经清理青铜器77件、玉石器120件、金器44件、象牙678根(段)、象牙雕刻残件46件。经过精细、规范化清理和可逆物理固型,大口尊、圆口方尊、顶尊跪坐人像、顶坛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及金面具、金面罩等一批重量级器物实现了“站立”。未来相关文物将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以及博物馆新馆与公众见面。
6月13日下午,汕头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媒体见面会在广州举行。会上,汕头大学公布了今年本科招生情况,2022年本科生招生计划拟定为4600人,较20
记者从TCL华星近日举行的技术座谈交流会获悉,TCL华星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VA面板技术,已应用到中高端显示器产品,从而在面板显示行业获
人工智能朗读:毕业典礼上,穿着硕士服的蔡敏敏笑意盈盈,师长为她轻轻拨过帽穗……13年前,蔡敏敏的父母相继离世,她作为首批孩子进入怀集县
北京时间6月13日10:30,第二十一届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开始,此次拍卖于北京时间6月18日10:30结束。作为最后一届巴菲特午餐,拍卖金额或刷新纪录。
人工智能朗读:南方日报讯(记者 曾艳春通讯员 卢岚)6月13日,笔者获悉,中山通过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三部委组织的竞争性评审,